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传递了什么信号?
2023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就在全会公报发布的前一天,10月26日下午,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
这3次掌声,分别出现在总书记谈到“人民至上”“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时。
掌声,是群众心声的直接反映,3次掌声,传递出哪些信号?
人民至上,是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
“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顺民心、尊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当总书记讲到这段话时,人民大会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背后,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细节中。
免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免费接种疫苗、免费全员核酸检测……一系列举措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为了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击疫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总书记一次次深情阐述“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理念,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脚印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经过8年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掷地有声。
“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在“十四五”规划的每一个篇章中。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单独成篇、分量很重,就业、收入、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指标更加完善。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总书记的话语,为“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从抗击疫情到复工达产,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创造高品质生活,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贯穿始终。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指挥棒
“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当总书记讲到这段话时,人民大会堂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掌声背后,是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总书记的话语,为全党树立了鲜明导向。
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指挥棒。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新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明确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总书记的话语,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总书记的话语,彰显出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坚定决心。
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
“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当总书记讲到这段话时,人民大会堂里响起第三次热烈的掌声。
掌声背后,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总书记的话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
总书记的话语,彰显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的话语,彰显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远考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总书记的话语,彰显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定决心。
掌声,是群众心声的直接反映。
3次掌声,传递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