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图书的四大类别

古代图书四大分类方法是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图书进行区分和分类。这四大分类方法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是古代图书管理的重要分类方法。这四大分类方法分别是“《统籍》、《三坟》、《史部》、《集部》”。

1. 《统籍》

《统籍》是按照图书的类别进行整理。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丛、编、双、佚八个类别,其中“经”指的是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史”指的是历史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子”指的是儒家经义及其它有关学术著作,如《礼记》、《庄子》等;“集”指的是诗歌文学作品集,如《全唐诗》、《宋词》等;“丛”指的是多部分书籍集成的汇编,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编”指的是按照特定标准编辑的全书,如《武功县志》、《庆元县志》等;“双”指的是对古代文化进行考证的书籍,如《字源》、《训诂汇编》等;“佚”指的是失传的文献。

2. 《三坟》

《三坟》是按照作者的生卒年份进行分类。将图书分为“坟前”,即先秦时期的古籍;“坟中”,即汉唐至元朝时期的古籍;以及“坟后”,即明清至现代时期的古籍。

3. 《史部》

《史部》是按照图书内容为历史文献进行分类。将历史文献按照其记述内容的时代、朝代等情况进行分类,如《史记》、《资治通鉴》、《新唐书》等。

4. 《集部》

《集部》是按照图书类型为诗文集进行分类。将诗文集按照作者、时代、流派等因素进行分类,如《全唐诗》、《金石萃编》、《唐才子传》等。

这四大分类方法在图书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便于人们查找、整理和使用图书,也对后世打造图书分类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