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车祸气囊未弹出,智能车安全标准谁来定?

2023年11月,理想汽车再次因为一起车祸事故,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位理想L9车主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其驾驶理想L9在高速上撞击护栏,车辆断轴,但车内气囊却一个都没有弹出,引发外界对理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这并非理想汽车第一次因为气囊问题受到关注,早在2022年7月,理想L9还未正式交付时,就曾因为试驾车辆急刹导致空气悬挂断裂,同时车辆前侧气囊未弹出,而引发外界关注。

对于此次事故,理想汽车官方回应称,事故中车辆碰撞护栏并未触发安全气囊展开条件,理想汽车表示,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汽车安全气囊是否起爆,取决于碰撞的加速度、碰撞的角度、车内乘员约束系统、乘员舱变形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理想汽车还强调,在AD Max辅助驾驶系统加持下,理想L9具备领先的主动安全能力,在高速路、城市快速路等封闭道路上,最高可支持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帮助用户减轻驾驶疲劳。

对于理想汽车的回应,外界并不买账,有网友指出,理想汽车的回应避重就轻,没有正面回应为何车辆断轴以及气囊未弹出的具体原因,还有网友表示,理想汽车这是在推卸责任,将问题归咎于国家标准和碰撞条件,而不是从自身产品设计和质量上找原因。

这已经不是理想汽车第一次因为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而受到质疑,从理想ONE的“刹车失灵”、“自燃”事件,到理想L8、L9的“空气悬挂断裂”、“车门无法关闭”等问题,理想汽车似乎一直深陷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理想汽车为何会频繁出现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这背后又暴露出智能汽车行业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智能汽车的安全标准又该由谁来制定?

理想汽车为何频陷质量门?

理想汽车之所以频繁出现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与其造车理念和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想汽车采用的是增程式造车路线,这种路线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续航焦虑,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挑战和安全隐患,增程式汽车需要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电力驱动系统,这使得车辆的结构更加复杂,也更容易出现故障。

理想车祸气囊未弹出,智能车安全标准谁来定?

增程式汽车的动力电池和电机等部件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严格的质量控制,理想汽车在造车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理想ONE就曾因为动力电池故障而引发自燃事件;理想L9的空气悬挂也因为质量问题而频繁出现断裂现象。

理想汽车在造车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表示,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在2025年成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年销量达到160万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理想汽车不断加快新车推出速度,扩大生产规模。

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过程中,理想汽车似乎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理想L9在还未完成所有测试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市交付;理想汽车的工厂也因为产能压力而频繁出现质量问题。

理想汽车在造车过程中还过于依赖供应商和外包商,这也给产品质量和安全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理想汽车的空气悬挂就是由供应商提供的,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到理想汽车的产品质量和安全。

智能汽车行业安全标准缺失

理想汽车频繁出现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暴露出智能汽车行业在安全标准方面的缺失。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智能汽车在技术和功能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这也给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智能汽车行业在安全标准方面还存在很多空白和模糊地带,这使得车企在造车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约束。

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安全标准和测试方法,不同的车企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和算法来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而这些技术和算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各不相同,这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难以判断哪款车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更加安全和可靠。

在车辆碰撞安全方面,智能汽车行业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测试方法,传统的碰撞测试往往只关注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如车身结构、安全气囊等部件的强度和刚度等,对于智能汽车来说,主动安全性能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否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避让障碍物、车辆能否在碰撞前及时减速和制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

目前智能汽车行业在主动安全性能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测试方法,这使得车企在造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被动安全性能的提升而忽视了主动安全性能的提升,这也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难以判断哪款车在主动安全性能方面更加优秀。

智能汽车行业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智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轨迹等以及车主的个人信息和行为习惯等,这些数据和信息如果被泄露或被滥用,将会对车主的隐私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目前智能汽车行业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使得车企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这也使得车主在购车时往往难以判断哪款车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更加可靠。

智能汽车安全标准谁来定?

面对智能汽车行业在安全标准方面的缺失和挑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智能汽车的安全标准到底该由谁来制定?

政府应该加强对智能汽车行业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政府可以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对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测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和测试方法,政府还可以加强对车企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对违反安全标准的车企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惩罚。

车企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车企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机制,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车企还应该加强与供应商和外包商的合作和监管,确保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

消费者也应该加强对智能汽车安全性的关注和了解,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汽车时应该仔细了解车辆的安全性能和配置情况,选择那些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和测试的车辆,消费者还应该加强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和了解,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有效保障的车企和产品。

智能汽车行业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车企和消费者都需要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够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向着更加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理想车祸气囊未弹出事件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智能汽车行业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智能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在技术和功能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这也给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都不能忽视智能汽车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智能汽车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车主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我们需要政府、车企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和协作,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向着更加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