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给业主分红190万,小区公共收益,不该是笔糊涂账

2023年1月,浙江杭州一小区给业主分红190万元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据了解,该小区业委会和物业通过公共收益,给全体业主发放了8000元的红包,小区业委会负责人表示,这些钱来自小区公共车位和电梯广告收入,在扣除小区公共区域的维护等必要支出后,余额就发放给了全体业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日益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公共停车位、小区公共场地及设施出租等带来的收益,统称为小区公共收益,这些本该归全体业主共有的收益,却常常成了一笔糊涂账,有的被物业公司私自挪用甚至侵占,有的被长期拖欠,有的则被物业公司或业委会成员中饱私囊。

杭州这一小区的做法,无疑为破解小区公共收益管理难题提供了一个范例。

小区公共收益,为何成了一笔糊涂账?

小区公共收益,是指利用小区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所得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所得收益应当归全体业主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这笔收益却往往成了一笔糊涂账。

物业公司往往对小区公共收益进行隐瞒或虚报,由于物业公司掌握着小区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权,他们往往利用这一优势,对小区公共收益进行隐瞒或虚报,一些物业公司甚至将小区公共收益视为自己的“小金库”,随意挥霍或挪用。

小区给业主分红190万,小区公共收益,不该是笔糊涂账

业主对小区公共收益缺乏有效监督,由于业主对小区公共收益的了解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和机制,导致业主对物业公司的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监督,一些业主即使发现了物业公司的问题,也往往因为缺乏证据或力量单薄而无法维权。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是导致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虽然《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和使用作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往往过于笼统和模糊,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和执行力,相关法律法规对物业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不够严厉,难以形成有效的震慑和制约。

杭州小区分红,为何能成功?

杭州这一小区能够成功给业主分红190万元,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业主委员会的积极作为是关键,在该小区中,业主委员会成员积极履行职责,对小区公共收益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他们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了小区公共收益的来源、管理和使用方式,并定期对物业公司进行审计和检查,他们还积极与物业公司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推动小区公共收益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物业公司的配合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该小区中,物业公司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业主委员会的规定,对小区公共收益进行规范管理和使用,他们积极配合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并主动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他们还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赢得了业主的信任和支持。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为该小区的成功分红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指导和依据,也为业主维权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小区公共收益,如何不再糊涂?

要解决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小区公共收益的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

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小区公共收益管理的立法研究和实践探索,制定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应该明确小区公共收益的来源、管理和使用方式,规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职责和权利,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等,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业主和物业公司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需要加强业主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业主委员会是业主自治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维护业主权益的重要力量,应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组织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可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其履行职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业主委员会工作的考核和评估,激励其积极作为和履行职责。

还需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和约束,物业公司是小区公共收益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小区公共收益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应该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和约束,规范其行为和经营活动,可以建立健全物业公司的信用评价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加强对物业公司财务状况的审计和监督,确保其合理使用小区公共收益;加强对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的考核和评估,激励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还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设,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是保障业主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