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海南受灾区现状,风雨之后,共筑希望
航拍镜头下的海南受灾区:风雨洗礼后的重建之路
2024年,对于海南人民而言,是充满挑战与考验的一年,继台风“潭美”的肆虐之后,海南岛再次遭受了强降雨的侵袭,特别是琼海市,成为此次自然灾害的重灾区,通过航拍镜头,我们得以窥见这场灾难给海南带来的巨大冲击,同时也见证了灾后重建的艰辛与希望。
一、灾难降临,琼海告急
2024年10月,海南岛多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强降雨,据气象部门监测,从10月28日08时至30日07时,由于“潭美”残余涡旋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海南岛部分地区遭遇了超强降雨,琼海、琼中、万宁、屯昌、定安和澄迈等市县的多个乡镇降雨量突破500毫米,甚至有个别乡镇降雨量超过600毫米,这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降雨,给海南岛带来了严重的内涝和洪涝灾害。
琼海市作为此次降雨的中心区域,受灾情况尤为严重,航拍画面显示,琼海市多条街道被淹没,积水深度超过半米,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5米,万泉河沿岸的村庄和农田更是被洪水无情地吞噬,大片农田变成了汪洋泽国,村庄内的房屋、商铺和基础设施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石壁镇和龙江镇等低洼地带更是通讯中断,道路通行受阻,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紧急救援,众志成城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海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紧急救援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根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的调运通知,组织相关储备仓库向海南省调运了包括编织袋、玻璃钢冲锋舟、40马力船外机、拖车式抽水泵站、救生衣等在内的总价值135.36万元的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也出动了40余名官兵和10余台车辆,迅速奔赴琼海市应急管理局转运救援物资。
在琼海市,当地消防、武警、民兵和驻地部队等救援力量也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驾驶橡皮艇、冲锋舟等救援装备,穿梭在洪水肆虐的街道和村庄中,转移被困群众,抢救财产,在博鳌镇莫村、中原镇新华村等地,救援人员连续奋战,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截至10月30日19时,琼海市已全面发动社会力量投入抗洪救灾,组织消防救援队伍、武装民兵、驻地部队等参与抢险救援,全市机关单位干部也成立了巡查队伍,协助社区开展人员转移工作。
在救援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感人至深的瞬间,有的救援人员连续奋战数小时,体力严重透支;有的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洪水中抢救被困群众;还有的救援人员利用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援,将受困群众从屋顶、树上等高处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些英勇无畏的救援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三、灾后重建,任重道远
随着救援工作的逐步推进,琼海市的灾情得到了初步控制,灾后重建工作才刚刚开始,航拍镜头下,琼海市的受灾区域依然满目疮痍,街道上的积水尚未完全消退,受损的房屋、商铺和基础设施亟待修复。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海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快恢复通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顺利到达灾区;二是加强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三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四是加快受损房屋和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为了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许多企业和个人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到灾后重建中来,一些志愿者组织还深入到灾区一线,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物资发放等帮助,这些爱心行动不仅为灾区群众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四、反思与启示
此次海南强降雨灾害再次提醒我们,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们也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我们还应该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培训,通过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我们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