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考古重大发现,改写中国酿酒技术史

近年来,海昏侯墓作为汉代考古的重要遗址,不断有重大发现震惊学术界,2023年12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一项新发现再次将海昏侯墓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研究团队通过对出土蒸馏器的仿制和模拟实验,证实其确实具有蒸馏酒的功用,这一发现不仅将中国蒸馏酒的技术实现可能性上推千年,还改写了中国酿酒技术史,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海昏侯墓的历史背景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曾一度继承皇位,但在位仅27天后被废黜,后被封为海昏侯,海昏侯墓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已有13个年头,出土了包括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等在内的各类珍贵文物超过10000件(套),这一遗址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

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的初步发掘,2012年至2021年的深入发掘,以及2022年至今的资料整理和研究,2015年,海昏侯墓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12月15日,海昏侯刘贺主墓正式向公众开放,进一步拉近了这座西汉大墓与公众的距离。

蒸馏器的发现与研究

海昏侯考古重大发现,改写中国酿酒技术史

在海昏侯墓的酒具库中,曾出土一件青铜蒸馏器,由天锅、筒形器、釜三部分组成,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其使用方式和蒸馏对象持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蒸馏器可用于生产蒸馏酒,也有人认为其可用于丹砂、花露的蒸馏提纯。

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出土的蒸馏器进行了仿制和模拟实验,研究团队根据器物的形制和质地、原料反应的条件等,排除了蒸馏提纯丹砂、花露的可能性,通过综合器物出土位置、残留物的信息、刘贺的身份背景以及器物结构设计,研究团队认为这是一套早期蒸馏酒装置。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研究团队按照1:2的比例仿制了蒸馏器,分别以固态酒醅、液态啤酒和黄酒等为原料,进行了釜中蒸馏、箅上蒸馏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箅上还是釜中蒸馏,每次都能得到现代意义上的蒸馏酒产品,且蒸馏效率均大于70%,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蒸馏器确实具有蒸馏酒的功用,还表明其在大小、结构、使用方式、操作的连续性上,都符合和满足蒸馏酒生产的需要,不仅能保证蒸馏效率和产量,还能同时兼顾酒的口感和度数。

改写中国酿酒技术史

这一发现对于改写中国酿酒技术史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关于中国蒸馏酒的出现时间,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这一观点在学术界流传甚广,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及其仿制实验的结果,将中国蒸馏酒的出现时间提前至西汉时期,比李时珍的说法早了数百年。

蒸馏酒是一种通过蒸馏技术提高酒精浓度的酒类,其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特定的设备和工艺条件,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不仅具备蒸馏酒所需的设备条件,还通过仿制实验验证了其实际功能,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酿酒技术史上的空白,还为研究古代酿酒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发现的其他重要价值

除了蒸馏器的重大发现外,海昏侯墓还出土了大量其他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1、玉器: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包括礼仪用玉、装饰用玉、生活用玉和殓葬用玉等,这些玉器不仅展示了西汉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风格,还为研究西汉中期玉器提供了重要标尺。

2、金属兵器: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属兵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良,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冶金技术和武器制造工艺,这些兵器不仅具有军事价值,还体现了西汉时期的尚武精神。

3、简牍和文书: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和文书,包括《国除